查看原文
其他

走进重庆市江北嘴,看城市设计如何提升城市品质

乔路 中国城市规划 2022-09-20

导读

《重庆市江北嘴品质提升城市设计》项目的个性,主要体现在重庆的地形特色和它是重庆最重要的金融商务区。这一项目,对未来品质提升设计的共性方法进行了适当的尝试。


本文字数:4028字

阅读时间:13分钟

 


 

乔  路 

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任规划师


01

引    言


近二十年里,城市规划专业以做蓝图式的规划为主。随着“一张蓝图干到底”,很多城市新区的鸟瞰效果图逐渐变成了现状图。这些新区不老也不旧,但随着发展同样也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。所以现阶段很多城市有做新区品质提升的诉求,并期望从设计入手。


在品质提升的设计中,能否靠我们本身的规划专业来弥补之前规划的遗憾和问题?实践过程中存在争论,形成了两个不同观点:


1.    能

即品质提升设计中规划专业能弥补规划的遗憾。进而需要探索,规划专业在更新式规划设计中还能做什么?规划还是不是各设计专业的龙头?规划师在其中承担什么角色?

2.不能

很多现实项目如此——很多城市的品质提升项目都跳开了规划专业,用建筑、景观、交通等设计作为手段。既然如此,需要进一步了解跳开规划专业是否缺失什么?是否存在问题?问题是什么?


这是我们团队想用《重庆市江北嘴品质提升城市设计》案例来做的一些尝试性的思考与解答。


02

项目概况


江北嘴CBD立足于祖国西南,响应国家的战略布局,是继北京金融街、上海陆家嘴的中国金融第三区。江北嘴占据重庆最中心的位置、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口。自2006年规划伊始,汲取了陆家嘴CBD的经验教训,规划采用了小街区密路网、生态优先发展、功能混合等先进理念,真可谓高标准规划、高标准建设、高水平管理。至今江北嘴基本形成了都市现代化CBD的崭新风貌。


但江北嘴发展仍遇到了瓶颈,出现了交通不畅、体验不佳、人气不聚等问题,现实发展与社会各界的期待存在较大差距。

 

1)在功能业态方面,江北嘴以银行、保险、证券等传统金融业为主,商业、办公的配比合理。但定位过于高端、层次单一,特别是缺少商业街道与城市氛围。

 

2)在道路交通方面,江北嘴对外通道较少;公共交通分担率低、服务效能低;对慢行环境建设的重视度不高,造成行人的感受较差。

 

3)在景观环境方面,绿地、广场等开放空间呈现碎片化,生态的整体效能并未充分发挥。


03

项目难点与问题总结


难点1

江北嘴各地块已经建成了70%,在建的有20%。那规划设计还能做什么?

难点2

问题呈现破碎化和表象化。规划设计能否寻找到化繁为简的有效抓手,实现精准下药,即用相对简单的手段来解决复杂的问题?

难点3

让人又爱又恨的山城!整个基地高差120米,可谓规划师的“地狱”,又是规划师的“天堂”!所以方案如何巧妙利用山城地形?


规划团队访谈了江北嘴白领、居民、物业管理人员和游客,将公众参与作为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总结出江北嘴在存在的诸多的问题中,核心问题是已形成的功能业态、内外交通、景观环境之间缺少系统的关联,导致公共空间缺少连续性、城市活力降低。


图1 现状问题的归纳


规划团队借鉴中医的理念:“疏通经络、健康循环”,把功能、交通、景观这三件事情当成一件事情来做,建立一个突出体系和综合性的解决方案。接着再分项提出三个策略:

 

1)功能多元混合:完善金融服务功能、融入文旅功能、调整商业功能、补充居住功能。

 

2)交通有序和谐:提升道路通行能力、强化公交主导地位、构建魅力慢行体系。

 

3)环境特色宜人:提升已有绿地与广场的品质、打造共享开放的创意街道,构建山城气质的“打卡点”、烘托营造江北嘴特有的文化氛围。


图2 针对问题的规划策略


其中,功能业态是核心、道路交通是保障,景观环境是前提,三者相生共存、不可偏废。这三点在实际操作中有轻有重。规划设计寻求以交通为抓手,尤其是以绿色交通引领,来串联功能和景观;并兼顾车行交通。


04

“三位一体”的系统设计


首先在工作路径上,规划设计避开了已经开发的地块,将工作重点聚焦在道路、绿地、广场等公共空间上。


其次,原有的规划建立了很好的空间结构,结合两个地铁站点形成了三条空间轴线:金融轴、文化轴、休闲轴。规划设计主要在这三条轴线上做文章,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
三条轴线的长度适中,是适宜步行的距离。设计利用现有的建设条件,将三条轴线各自进行完全地打通,采用天桥、地道、地面道路等不同的手段,并串联景观、补充业态。


图3 三条轴线的连通设计


1)聚贤街金融轴:两侧共8个办公楼宇地块,我们调研到内部商业都是大型并且高端的商业,租金成本较高。所以设计在地下补充一个综合性的开发:连通各楼宇和地铁站、增加中小型的商业店铺、补充公共停车位、增加对外联系的车行通道、建立综合管廊。综合的结果是能够打包形成EPC项目,吸引社会资金投资,减少政府财政投入。


商务区的人行道,现状局部采用公园汀步的做法,导致人无法拉着行李箱正常行走,只能走在车行道上!因此地下的建设工程同步结合了对地面的改造,将汀步改为连续的慢行道。同时,地面增加采光天井以及共享的环境设施。这样综合的工程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复投资。


这条轴线继续向南走,就遇到一个地上式变电站,挡住了人行、挡住了嘉陵江景观,形成了空间上的巨大断点。设计试着将变电站压到地下去,而在地面补充商业。方便人能够顺着商业步行,自然而然得走到嘉陵江边。


继续向下的庭院处理,设计小型建筑对视线做一些遮挡,造成“步移景异“的景观序列。用切分的手段,把1.5公里长的轴线慢慢消化成真正的人的尺度,使人能够良好得感知和参与。


到轴线收头的聚贤岩广场,之前的地下通道连接最终从现状大台阶的中部穿出来,行人全程都不用再日晒雨淋。同时在现状草坡上,补充一处覆土建筑,活化聚贤岩广场和滨江空间。目前覆土建筑已经立项为重庆金融文化馆,正在实施中。


图4 聚贤岩广场提升设计效果


2)大剧院历史文化轴:在两个地铁站点之间,利用重庆最高楼Aone的建筑设计时间窗口,设计提出Aone向四周各地块连通的方案建议,起到一个起承转合的作用。我们跟周边地块业主都征询过意见,方案大体上是可行的。比如Aone的地下通道连到财信广场时,其实是商场的3F电影院。与财信广场招商部访谈知悉,他们是非常欢迎连通的,宁可将电影院做整体改造。


在轴线联通的具体环境处理上,中央广场的下沉庭院不仅要打通,而且要增加风雨连廊;遇到楼梯阻挡的地方,商业引导后退形成骑楼。总之,无论如何要让步行环境连续并友好,尤其是给坐地铁上下班的白领多一些方便。


3)轴线上的节点一:位于重庆科技馆上人屋面的科技广场,现状无设施、无人气。广场上有一处大台阶,其中有九个弯的无障碍坡道,这对有障碍人士是极其不友好的!我们想探索尝试着去做一个综合的、功能性的改造方案。


最终呈现的改造效果是:保留了现有台阶的1/3,同时利用2/3的台阶加顶改造为眺望两江交汇的观景平台和400m²的商业;把无障碍坡道变为垂直电梯,向下能通到科技馆室内的售票处。


图5 科技馆广场现状与提升设计(效果图)的对比


4)轴线上的改造节点二:待建设的公交枢纽地块,位于地铁大剧院站的出口。我们连续观察了几天,发现白领们早高峰上班,出地铁站后在一米宽的人行道上坡行走,排着队走,要爬坡走十几米高差。所以必要构建一处空中连廊,不用爬坡,平着走到待设计的公交枢纽地块,再连接到地铁站。这样大家出行会方便很多。


图6 现状地铁出站的步行环境


图7 步行路径的现状(蓝色)与提升设计(红色)


设计的主要挑战是:用地面积只有2000m²,并且地块有15米的高差,因而比较难组织车行交通,特别是处理公交车道的坡度。因此最终设计仍带有一些探索性:

 

a.建筑顶层增加少量文旅业态,可以看到嘉陵江,对开发主体可以增加一些经营性的收入。

 

b.中部公交车层,采用绕行的交通组织方法,按最小的转弯半径12米设计,并要利用农业银行地块的备用出口才能够出去、接到城市道路上。需要与农业银行协调解决。

 

c.中部设有与地铁连接的换乘层,并连接前述的空中连廊,把1米宽的步行道改善成了5米宽。

 

d.底层用于补充社会车辆停车位。在微观交通设计上,我们给出一个较小的转弯半径和一个信控方案,提高出入口的安全性。


这样深入设计的目的是希望方案能够扎实得落地,体现设计服务人民的理念。


图8 综合性的交通枢纽设计


05

分项设计


1)商业街道。比如重庆龙美术馆所在的办公楼宇,整栋建筑没有任何配套设施,特别是城市界面是封闭的。设计提出要打破这种冷冰冰的楼宇外墙,补充一些中端商业,形成商业街道。


图9 对于打破楼宇外墙的实施效果(实景)


2)港湾停车。采用小街区密路网的一个问题是,前面停车、后面就容易堵车。所以规划设计增加了一批停靠港湾来疏解这个问题,同时增加了交通信息牌。


图10 港湾停车的前后对比(效果图)


3)防护绿地。我们调研发现很多白领喜欢在防护绿地午休、晒太阳。所以我们把它改造成一个公共绿地,增加休憩设施和山城步道。


图11 防护绿地提升的前后对比(效果图)


4)下桥工程。重庆的跨江大桥普遍都有人行功能,但人下桥是非常困难的,所以我们建立了桥头的下桥步行体系。


5)道路优化。把车道从3.5缩减到3.25米,能够增加不少车道数量。并优化了交通组织和信控系统。


本项目是不涉及控规指标调整的,只做增补公共设施等的正向调整,因而增强了项目的时效性。城市设计的重要成果之一,是涵盖了交通、景观、功能三位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库。这体现了城市设计的策划属性,并会在未来类似项目中变得越来越重要。


06

总结和展望


本项目的个性,主要体现在重庆的地形特色和它是重庆最重要的金融商务区。同时,我们希望通过本项目,对未来品质提升设计的共性方法进行适当的尝试:

 

1)城市建成区的更新,要在真实的建成环境中进行真实的城市设计。

 

2)片区的功能、交通、景观很可能通过一体化的规划手段来协调处理,成为复杂问题的精准抓手。

 

3) “人民设计”始终应该成为规划设计最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。


最后进行几点展望。


1)未来的设计项目可能更具复杂性和综合性,所以要求设计必须带有很强的系统性。在其中各类设计中,由于规划专业体现的是系统性的思考,以及规划师本身相对突出的整合能力,规划设计依然是起到龙头引领的作用。


2)不能跳开城市规划专业,单一去靠其它专业来解决城市的品质提升问题,因为极有可能会缺失系统性。同时看到,规划专业也存在较强的局限性,因此需要各学科的深度融合。


3)未来很多规划项目并非法定性、编制的目的不会十分明确,需要规划师与甲方共同研究各个方面的问题。规划师们应该在专业方面多跨学科地学习;在生活中多一些观察和思考,锻炼并获取生活中的同理心,进而不断地锤炼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

烽火七月,向上人生路。青春规划,擘画未来河山,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直播V站特别邀请全国各大院校通过视频、直播等形式宣讲院校特色专业、招生政策、录取规则等,为立志投身于规划事业的同学们架设桥梁,指点迷津,欢迎院校自荐,联系邮箱:www@planning.org.cn,本征集长期有效。


【免责声明】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。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有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。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
你可能还想看这些


王建国:城市转型发展VS中国城市设计发展的几点思考

点击图片阅读全文

段进: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

点击图片阅读全文

杨保军:管理视角下的城市设计

点击图片阅读全文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